摘要:随着全球可持续金融体系不断深化与企业可持续信息披露要求持续提升,可持续分类法(Sustainable Taxonomy)逐渐成为连接政策导向、金融资源配置与企业实践的重要制度工具。全球已有逾50个国家或地区启动分类体系建设,呈现出从环境导向向多维融合、从规则设定向数字化实现、从自主推进向国际协同演进的趋势。
2025年,全国报告倡议组织(GRI)发布首个支持XBRL标准的可持续分类法,构建了以“通用标准+行业标准+议题标准”为核心的全球披露兼容框架。欧盟通过完善法律制度与监管指引,引导资本流向“对环境具有重大贡献”的经济活动,为“欧洲绿色协议”提供制度支撑。澳大利亚则侧重本土适配,围绕矿产、农业、海洋等资源密集型行业设计分类标准,强调灵活包容与产业协同。
在可持续信息全球分类法加速数字化与交互影响的背景下,我宜战略性把握国际绿色标准竞争窗口,构建兼具统一性与包容性的中国特色术语体系,突出我经济特色、行业侧重等的独特性,提升我在全球可持续治理中的话语权。技术上,可探索强化数字基础设施与信息质量管理,推进“术语—披露—监管”的系统联通,减低企业的合规成本支出,增强政策推进的穿透能力,为未来可持续标准体系建设奠定更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