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金融数据总体平稳,社融增速继续回升,M2与M1剪刀差与上月持平,然而企业融资需求不足局面尚未得到改善。2021年新增社融虽然较上年有所下降,但明显高于2019年水平,且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有力支持实体经济恢复。
社融增速延续回升态势,直接融资带动为主因。增量看,12月新增社融2.37万亿元,同比增加6508亿元,比2017-2019年同期增加3890亿元。其中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1.17万亿元,同比增加4592亿元,超过历史三年均值8401亿元,有效支撑社融回暖。此外,当月企业债券净融资、股票融资分别较去年同期多增1789亿元、992亿元,以及表外融资压降边际有所收敛,也拉动社融增长(图1)。存量看,12月末社融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0.3%,较上月高0.2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回升。全年看,2021年新增社融规模为31.35万亿元,低于上年3.5万亿元,高于2019年5.68万亿元,融资环境依然保持适度宽松(图2)。
居民与企业融资需求不足,信贷结构有待改善。12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1.13万亿元,同比少增1234亿元,环比少增1400亿元。从结构上看,三点值得关注(图3):一是居民中长期与短期贷款同时少增。12月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3558亿元,同比少增834亿元。新增短期贷款157亿元,同比少增985亿元,是2015年同期以来的最低值,可能与疫情反复及消费意愿不足相关。二是企业新增票据融资4087亿元,同比多增746亿元,相比历史三年均值多增2400亿元,票据冲量抵贷现象依然存在。三是企业中长期贷款尚未企稳。12月新增中长期贷款3393亿元,同比少增2107亿元,反映企业贷款需求依然偏弱。全年看,2021年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19.95万亿元,同比多增3150亿元,占比同期社融总量63.6%,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不减(图2)。
M2与M1增速显著回升,企业现金流状况有所改善。12月M2同比增长9%,增速较上月高0.5个百分点,为今年4月以来新高,或与当月政府债发行提速、财政支出力度加大致使财政性存款减少,以及新增人民币存款同比多增相关(图4)。M1同比增长3.5%,增速较上月高0.5个百分点,可能受到12月降准、1年期LPR利率下调等政策因素影响,市场流动性持续改善。M2-M1剪刀差为5.5%,与上月相同,表明货币活期化程度继续增强,企业现金流紧缺情况有一定缓解,有助于提升实体经济边际活力。
(撰稿人:郑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