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工业生产延续小幅回升态势,服务业继续回落。工业方面,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两年平均增长5.4%,分别较上月回升0.3和0.2个百分点。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26个行业增速回升,较上月增加4个。服务业方面,受内蒙、黑龙江等多地疫情反复影响,11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3.1%,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5.6%,与上月较为接近。
限产限电有所缓解、出口拉动叠加价格回落是工业生产改善的主要原因。一是能耗双控减弱,工业生产边际改善。在保供政策的推动下,产业链上下游生产均有不同程度改善。11月份,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6.2%,处于疫情以来最高水平;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1.1%,增速与上月持平。二是出口韧性对工业生产仍有支撑。11月份,以美元计价的出口同比增长22%,较上月下降5.1个百分点,但仍高于近3年的平均水平。受此影响,11月份,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12.6%,较上个月回升1个百分点。其中,电子计算机、生物医药以及涉及防疫的纺织纱线等行业生产受出口拉动较明显。三是原材料价格小幅回落。11月份,PPI同比增长12.9%,涨幅较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煤炭、有色金属和钢铁等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在此背景下,中下游行业生产经营压力有所缓解。11月份,消费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2个百分点。
下一阶段,工业生产仍面临多重压力。一是环保限产的压力仍没有明显减弱。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部分高耗能行业限产整改是长期趋势。目前,钢铁高炉开工率和水泥熟料企业开工率都仍处于下滑态势。二是内需对生产的拉动偏弱。在国内消费、基建增速偏低以及房地产投资下行的情况下,若明年出口的拉动作用减弱,工业生产仍将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撰稿人:马雪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