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金融数据总体平稳,社融增速触底回升,M2与M1剪刀差开始收窄。但新增贷款同比减少,结构有待改善,企业融资需求依旧不足。
社融增长边际改善,政府债支撑作用显著。增量看,11月新增社融2.6万亿元,同比增加4745亿元,比2019年同期增加6163亿元,延续多增走势。存量看,11月末社融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0.1%,环比略升0.1个百分点,结束今年3月以来回落态势。分结构看,新增社融有三点变化(图1):一是信贷增量有所减弱,拖累社融增长。1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3万亿元,同比减少2309亿元,企业中长贷和居民短贷大幅萎缩是主因。二是表外融资延续小幅压降态势。11月表外融资减少2538亿元,同比多减495亿元。三是直接融资拉动社融增长。11月企业债券净融资、股票融资分别为4104亿元、1294亿元,同比增加3264亿元、523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8158亿元,同比增加4158亿元,为3年同期最高,支撑社融回暖作用最为显著(图2)。
居民贷款“长多短少”,企业贷款需求不足。11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1.27万亿元,同比减少1600亿元。分部门看,两点值得关注(图3):一是居民贷款结构呈现“短少长多”特征。11月新增居民短期贷款1517亿元,同比减少324亿元,可能受到疫情扰动下居民消费意愿疲弱影响。新增中长期贷款5821亿元,同比增加772亿元,或与房地产按揭贷款投放加速相关。二是企业贷款“长短皆少”,增量主要源于票据融资。11月新增企业贷款5679亿元,其中,新增短期贷款410亿元,同比减少324亿元。新增中长期贷款3417亿元,同比减少2470亿元,已连续五个月同比减少,体现出实体融资需求持续低迷。11月新增票据融资1605亿元,同比增加801亿元,已连续六个月多增,表明银行通过票据放量冲抵信贷投放额度。
M2与M1同比增速之差出现缩小趋向。11月M2同比增长8.5%,环比回落0.2个百分点。M1同比增长3%,环比提升0.2个百分点。M2-M1剪刀差为5.5%,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继7个月连续走阔后,首次出现收窄迹象(图4),表明货币活期化程度略有增强,实体经济活跃度边际提升。从影响因素来看,11月M2环比回落,可能与当月非银机构存款减少、财政支出节奏加快、信贷增速放缓相关。M1增速略有提升,或受到单位活期存款增加、房地产信贷约束放松影响,与居民中长期贷款明显增长相对应。
展望未来,货币政策取向仍将以稳为主。总量上,12月央行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约释放1.2万亿元资金,置换即到期的MLF并补充金融机构长期资金,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有效满足市场需求。结构上,央行降低“三农”和小微企业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有助于降低放贷成本,更好实现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精准滴灌。
(撰稿人:郑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