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投资者对绿色投资的兴趣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资金被投入绿色金融产品,投资规模不断壮大。但由于绿色概念范围宽泛、国际评价标准体系多样、法律规制不够健全等现实,一些“言行不一”的“洗绿”行为不断涌现。例如,化石燃料企业夸大其在运营中没有充分体现的绿色发展理念,误导投资者;再如,基金管理人以绿色投资自我标榜,虚构投资标的的ESG(环境、社会和治理)表现。一些公益组织和投资者开始采用诉讼方式矫治这些“洗绿”行为。
微信公众号
摘要:近年来,随着投资者对绿色投资的兴趣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资金被投入绿色金融产品,投资规模不断壮大。但由于绿色概念范围宽泛、国际评价标准体系多样、法律规制不够健全等现实,一些“言行不一”的“洗绿”行为不断涌现。例如,化石燃料企业夸大其在运营中没有充分体现的绿色发展理念,误导投资者;再如,基金管理人以绿色投资自我标榜,虚构投资标的的ESG(环境、社会和治理)表现。一些公益组织和投资者开始采用诉讼方式矫治这些“洗绿”行为。